第1086章 文武分途-《汉道天下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2/3)页
    周忠考虑的方向与杨彪略有不同。
    一来,他觉得天子的态度很清楚,还兵权于太尉的难度太大,没什么实现的可能。勉强行之,眼下与天子和谐相处的现状有被打破的可能,风险太大。
    二来,他觉得天子掌兵也不坏。眼下的天子经过苦难,有穷兵黩武的可能,但后世之君未必能吃这样的苦,让他远征也未必有兴趣。
    从长远看,这个方案利大于弊。
    他还以半开玩笑的口吻提了一个建议:为了更方便司徒独揽治民大权,应该让天子大部分时间在外巡狩,别留在京师掣肘。
    杨彪瞪了周忠一眼,又觉得这个建议也不错。
    文武分途,天子专注于军事,也的确应该四处巡狩,了解各地的形势。
    不同的地理,决定不同的作战方式,这可不是坐在宫里就能了解的情况。
    只是这样一来,必须控制好军队的规模,要不然这巡狩的费用会成为无法承受之重。
    杨彪随即决定,与天子好好谈一谈,有些事情必须说清楚。
    ——
    决定将兵权留给天子后,如何教育嗣君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。
    天子的重心是军事,对朝政的了解更接近于监察,知道如何评价司徒的优劣即可,却不必自己精通政务。
    而学习军事比学习施政相对容易一些,关键是能不能吃苦。
    这一点也给选择嗣君带了便利。
    如果不能承受军旅之苦,就等于主动放弃了继承权。
    而能承受军旅之苦的嗣君,大概率也不会是一个软弱的人,就算不是优秀的名将、雄主,做个守成之君也绰绰有余。
    只是这样一来,立太子的事至少要往后推十几年,至少要等几个皇嫡子成年了才能决定。
    在正式讨论之前,这个消息传到皇后伏寿耳中时,伏寿的忧虑又添了三分。
    就军事而言,皇嫡子显然不如皇长子有优势。等他成年,皇长子可能已经随天子征战多年,得到军中将领拥护。
    第(2/3)页